你的当前位置:>>新闻资讯>>岳阳县地方文献:《道姑岭的传说》

岳阳县地方文献:《道姑岭的传说》

时间 : Fri May 31 10:08:48 GMT+08:00 2024来源:岳阳县图书馆

道姑岭的传说


岳阳县鹿角的道姑岭,七十二级石阶,全长八十米,宽六米,两边修有石槽排水沟,虽然经历了无数年代的风雨剥蚀,仍然坚固牢靠.其实,道姑岭原名道观岭,是因为叫道观的祖师爷爷而得名。为什么又改名为道姑岭呢?这里有个一个传说。

鹿角是洞庭湖边的一个小水镇,北抵岳阳古城,南临云天磊石,来往船只都在这里停靠。自唐代至北宋年间,鹿角不仅有丰富的芦苇资源,而且陶器工业也兴旺起来,加之洞庭湖盛产鱼虾,鹿角成了一个繁华的小水镇。

南宋时期,杨么聚众揭杆起义,活跃于洞庭湖一带。朝廷极为害怕,忙调遣官兵镇压起义军。起义军与官军在鹿角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战争给湖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,到处鸡犬不宁。渔民们躲到了偏僻的湖汊,陶器工人逃迁铜宫。从此鹿角镇就萧条了。

战争结束后,虽有渔民三三两两来到这里,但因为陆路交通不便,仍然冷冷落落。鹿角镇仅一条小道通往镇外,而且这条道路必须经过道观岭,当时有一首歌谣:道观岭,道观岭,天晴摸地爬,落雨往下滚。因此,外地人很难来一次鹿角镇。

明洪武十三年时,有一个姓黄的道姑云游至此,见此情景,很想为鹿角这地方解决行路难的问题。于是,她到处化缘,集浑银三百两,并将颈上素珠当掉一串,请当地善士付显池主持工程,修建道观岭的石阶路。付显池受任后,不畏艰难,从丁字湾运来麻石,请民工打石铺路,苦干三年,才奠成路基,铺上石阶。这时,黄道姑已七十二岁,最后终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,坐化升天。

付显池按黄道姑的遗嘱,她的遗体安葬在路基下,并建石阶七十二级,寓意黄道姑七十二岁。路建成后,付显池将余下的钱买下附近山后一冲田,由他负责耕种,作为今后修补路基的开支。从此,鹿角镇水陆交通四通八达,渔民、农民纷纷涌向这里,鹿角经济又繁荣起来。

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黄道姑,改道观岭为道姑岭。


(本文选自岳阳县地方文献集成)


相关专题文章